當全新開通的中老鐵路上,流線型車體奔馳向前;當身邊越來越多人習慣搭乘高鐵,千里相隔一日還……讓人忍不住禁上溯、探究——
從現在到未來,鐵路這一誕生于1825年的“年長”發明,這一度被看衰的“夕陽”工具,正如何為城市、為人類生活展開雙翼。
2018年3月26日,老撾磨丁,中老鐵路友誼隧道施工現場。新華社圖
“夕陽論”漣漪震蕩,多國開始拆鐵路
1825年9月27日,英國制造的世界第一條鐵路斯托克頓——達林頓鐵路正式通車。據了解,它耗時三年修建成功,魚肚形的熟鐵軌,每米重13.9公斤。當時的機車只有兩臺,大小不及現代普通機車的1/20,有一對直立的汽缸和一對直徑122厘米的動輪,總重量九噸,行進速度每小時約13公里。
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高速發展后,在新交通工具、新技術大量應用發展的背景下,鐵路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進入“下坡路”。當時,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大有將鐵路取而代之的勢頭;民航客機的安全性與日俱增,乘坐費用也日趨合理,國際和國內航線數量激增。在客運和貨運兩個領域中,鐵路的地位均受到沖擊。
當時,一度有人認為“這是19世紀的過時技術”“將無望活到21世紀”;與之相伴地,有國家一口氣拆掉了十幾萬公里鐵路,如此猛烈的動作,令“鐵路夕陽論”的漣漪震蕩擴散,英國、德國也開始拆除。
然而,鐵路這一運輸方式的不可替代性,最終激發其自身挖潛,堅持技術革新與突破,效能不斷提升,找到更廣闊的應用場景,“活”得越來越好。
列出全球五種主要運輸方式,從運輸效率、運輸成本、運輸條件、可發展性和機動性等五個維度進行比較,一目了然。以鐵路為主體的軌道運輸,運輸效率高、運輸成本低、運輸條件良好、可發展性強、機動性高;道路運輸,運輸效率中、運輸成本較高、運輸條件一般、可發展性差、機動性高;水路運輸,運輸效率高、運輸成本低、運輸條件較苛刻、機動性差;航空運輸雖然運輸機動性極高,但運輸成本高、運輸條件苛刻;管道運輸在效率和成本上占優勢,但機動性差。
再看看世界各國的鐵路網絡數據。據不完全統計,俄羅斯的營業里程近10萬公里,日本近3萬公里,德國超過4萬公里,英國近2萬公里,法國近3萬公里。按國土面積來算,每萬平方公里的鐵路營業里程,德國、英國、日本分列前三。按年客運量來看,中國、日本、德國排名靠前。年人均乘車次數來看,日本、德國、英國較高。在中國,截至2020年7月,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4萬公里。
當時日本寄往歐洲的圣誕卡,有一半以上都是新干線的照片
這是一則鮮為人知的軼聞:連接東京和大阪的日本新干線第一條線路1964年通車運營后,當時的法日友好協會會長感嘆道:“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日本寄往歐洲的圣誕卡,有一半以上都是新干線的照片,他們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新干線這個玩意。”
隨著技術發展,高速鐵路的成功運營,證明鐵路是一種具有競爭力的現代交通工具。由此,“競速爭雄”更為激烈,在那背后,是國家之間系統工程科研能力的賽跑。
截至2020年,日本新干線共有9條線路,其中包含2條線路較短的迷你新干線,將日本大多數重要都市聯結起來。新干線為同時適合快速及大量運輸的需求而設計,因此建造與運營技術均有別于傳統鐵路,例如全面采用動力分散式列車,軌道全面采用立體交叉、列車自動控制系統等,最短可以3分鐘的間隔運行。除迷你新干線之外,列車運行最高車速超過每小時300公里。
在法國,1971年批準修建巴黎至里昂的TGV東南線,全長417公里,其中新建高速鐵路線389公里,1983年9月全線建成通車。高速列車最高運行時速270公里,兩座城市之間通行時間由原來的3小時50分縮短到2小時,客運量迅速增長。1989年和1990年,法國又建成巴黎至勒芒、巴黎至圖爾的大西洋線,列車最高時速達到300公里。北線也稱北歐線,由巴黎經里爾,穿過英吉利海峽隧道通往倫敦,并與歐洲北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德國的科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相連,是一條重要的國際通道。
在中國,去年時速250公里CR300型復興號動車組成功研發投用,在杭深、連鎮、貴廣等多條高鐵將相繼上線運營。至此,時速160公里至350公里復興號系列動車組全部投用。中國高鐵通車里程超過2萬公里。
“鐵路建設離不開高新技術集成,相關科研和工程能力的提升包含多學科、跨學科的前沿推進,是系統性強、覆蓋面廣的綜合體系。”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原黨委書記祁學銀說。
例如,隨著速度提升,兩輛列車交錯而過時空氣受到擠壓,其中的動力學影響對車體、車速作用如何;列車高速行進時,宛如海中巨輪破開“無形之浪”,這對周邊軟土、融凍土等不同土壤的壓力及可能產生的形變,又該怎樣應對;鐵路穿山過河,跨越數千公里、多個氣候帶,面對零下幾十攝氏度到零上幾十攝氏度的巨大溫差環境,車體、鐵軌、路基等關鍵材料性能如何保障。
“這些基礎、應用研究領域的前瞻性探索,以及高端工程技術的轉化與創新,帶來關鍵技術集群式增長,與鐵路發展相互促進,并形成溢出效應,惠及更廣。”祁學銀說。技術指標、裝備水平和設施建設以外,鐵路發展推進的基礎服務、社會治理等軟實力提升,同樣是重要技術儲備。
400公里時速-700公里時速這一檔空缺,全球研究前沿聚焦于此
競速從未停歇。當前陸上運輸需求坐標體系中,200公里左右的時速由汽車公路覆蓋;400公里時速這一檔,高速鐵路通過技術創新不斷鞏固;700公里以上時速由飛機來完成。剩下400公里時速~700公里時速這一檔空缺,全球軌道交通研究前沿也正聚焦于此。據悉,日本在建的中央新干線,希望通過磁懸浮技術深度及大規模應用,搶占500公里以上時速的位點。
投入巨大,僅僅為快而快嗎?顯然并非如此。某種程度上說,鐵路網絡像人的血管或神經,連接城區與郊區、城市與城市、城市與曠野,甚至貫通大陸、跨越海峽,其運力是肌體強健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相關布局被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
來看看各國制定的走向未來的交通發展方案——
2011年,歐盟發布《歐洲交通一體化路線圖——構建具有競爭力和資源節約型的交通系統》并指出:到2050年,距離超過300公里的公路運輸將有一半轉換成鐵路和水路運輸。該路線圖涵蓋的領域包括:交通基礎設施與投資,創新與內部市場等。該白皮書的目標是,使歐洲運輸充滿競爭力。
日本在2014年發布的《國土戰略規劃2050》中,提出了強化日本全球競爭力的交通發展戰略。其中包括:在新的進步中實現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空間集聚形式。通過中央新干線建設完成超大型區域聯合,實現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的一體化。在大都市圈格局中,計劃包含有4個大型國際機場,兩個大型國際港口,東京和大阪之間的通行如同市區內連接。據悉,中央新干線通車后,預計東京、大阪間車程會由約2小時縮短至1小時。大都市圈格局的目標是,通過新干線、航空、高速道路構成的高速交通網,促進都市圈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影響,在劇烈競爭的國際環境中吸引和網羅世界范圍內人、財、物以及信息,帶動城市、區域和國家的共同發展。
中國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及美國發布的《2045美國交通運輸:趨勢與展望》,均為包含鐵路在內的立體交通網絡發展,繪出了路線圖。
未來正來,深思“快”與“慢”
智能時代,高鐵會發生什么變化?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科學家丁榮軍院士在名為“全球科技與軌道交通技術的發展”的報告中這樣說:“軌道交通未來發展方向將不斷智能化、信息化,要實現其跨越式發展,創新將永無止境。”在他看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項技術創新將顛覆諸多產業現有的形態、分工和組織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中車發布的“智慧列車”已經在德國柏林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上亮相,其智能控制系統由中車株洲所主導研發。“‘智慧列車’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就能夠完成的,對于一列零部件超過4萬個的高速列車而言,它需要在很多核心部分實現智能化。”他說。
“鐵路與火車,不僅是運輸方式和工具,還能帶著人看風景,本身也是一道風景。”祁學銀認為,蘊藉其中的人文傳達,與一個個站點、一座座城市緊密鑲嵌,區域歷史文化和現代技術創新交匯,形成獨特具象。
火車車窗勾勒著沿路如畫風景。新華社圖
泰國曼谷以西,穿越菜市場的美功鐵道兩側,小販居民游客各就其位,市井煙火濃郁;從倫敦到伊斯坦布爾,138歲的東方快車帶著傳奇穿行于歐洲大陸,以它為素材的電影就有近10部;阿爾卑斯山間,被稱為世界最慢快車的冰川列車以30公里時速前行,巨大玻璃窗帶來全景觀視角,每年數十萬人領略沿途冰雪壯美……
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爆炸式發展,帶動現代鐵路能級提升,一路飛奔,未來正來。更快一些,與且慢一慢,并不矛盾。
欄目主編:龔丹韻 文字編輯:彭德倩
題圖:12月3日,中老鐵路首發列車抵達中國玉溪站。新華社圖來源:作者:彭德倩
凡本網注明“來源:砂石裝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砂石裝備網,轉載請注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5月15日,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2025 CICEE)即將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屆時,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1600家參展商,將在30萬平方米的展區內陳列超2萬件展品,涵蓋工程機械全領域前沿技術和產品。目前,眾多展商已蓄勢待發,期待在這個推動全球工程機械行業交流與合作的超級平臺上一展風采。...
2025-04-17 08:31:38
在璀璨初夏的五月天,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將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華麗啟幕。作為一顆迅速崛起的璀璨新星于世界工程機械展會之林,長沙展在規模之宏大、觀眾之眾多、世界50強企業參展數量之多及影響力之廣上,已可與全球三大工程機械展并駕齊驅,共繪輝煌。展會前夕,我們有幸專訪了合肥長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的...
2025-04-17 08:30:36
湘江潮涌,岳麓風揚。當2025年的第一縷晨曦掠過長沙的鋼鐵叢林,這座“工程機械之都”已悄然完成蛻變——30天后,全球智造的聚光燈將在此定格。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2025 CICEE)進入30天倒計時,萬事俱備的長沙,正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心跳與綠色的呼吸,向世界發出邀約:共赴智造巔峰,見證未來啟程!蓄勢:一座...
2025-04-16 09:13:26
控制器被稱為工程機械的核心大腦。在湖南長沙,活躍著一家極具影響力的企業 —— 長沙碩博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它是湖南省唯一獲授牌的工程機械專用控制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十余年來,碩博電子始終專注于特種裝備智能電控技術領域,秉持 “品質成就智能特裝” 的核心價值理念,持續深耕技術前沿創新探索,為工程機械、礦山設備、新能源車...
2025-04-14 17:20:09
2025-04-11 來源:CICEE 作者:編輯部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加速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中國憑借完整的產業鏈和市場規模優勢,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革新。5月15-5月18日,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CICEE)即將開幕,展會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趨勢,展覽面積30萬㎡,預計參展企業...
2025-04-14 09:14:17
- 2025CICEE-從技術突圍到全球布局高端人物專訪湖南優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申德義一、技術革新:以創新驅動行業突圍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技術革新已成為企業實現突圍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湖南優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持續的創新投入,在技術突圍之路上穩步前行,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寶...
2025-04-10 17:13:03
搶占前30席位,贏超燃禮遇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展會而是一張屬于你的“未來工程機械版圖”!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2025CICEE)盛會將啟——這里沒有旁觀者,只有手握“機甲密令”的超級隊長!當全球頂流的企業、高精尖的產品齊聚長沙你,就是這場硬核科技盛宴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超級隊長”計劃——你的邀請碼,是撬動行業人...
2025-04-01 10:44:33
2025CICEE大事件 摘要:突破時空界限,賦能全球貿易——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電子會刊《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一代工程機械、應急裝備、礦山裝備、農業機械》今日正式上線。 作為全球工程機械領域首個全產業鏈企業國際數字化展示平臺,CICEE首批電子會刊集中展示155家全球領軍企業的核心技術與產品,以智能...
2025-03-27 10:02:57
九九盡,春天臨,一切美好,只是剛剛開始,所有期待,都會如約而至。bauma CHINA 2026(上海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礦山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招展全面啟動!2026年11月24-27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將再度吸引世界目光,全球工程機械標桿力量集結,攜手呈現行業新潮,誠邀全球伙伴共赴東方之約。bauma...
2025-03-12 09:08:20
bauma CHINA 202433萬m2展覽面積3,542家參展商281,488名專業觀眾海外觀眾占比超20%眾多全球新品集中發布11月26—29日,bauma CHINA 2024(上海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礦山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這場闊別四年的工程機械行業風向標盛會,以展覽...
2024-12-03 13:57:23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制砂樓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篩網、篩機配件
主營:破碎機
主營:制砂機、篩分設備
主營:破碎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