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
記者將三年來的會議重要內容進行梳理,用圖表的形式呈現,今年主要有以下變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十大信號
1.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0%;二季度同比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5%;三季度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4.9%。市場機構有分析稱,這一增速已低于潛在經濟增速。
回溯看,2021年第三季度實際GDP當季同比增速為4.9%,這是1992年以來、除去2020年疫情特殊時點外,實際GDP當季同比首次跌破5%,穩增長壓力加大。
從需求端看,出口增速保持在較高水平,但消費、投資增速均較低,而且消費、投資增速難以明顯提振。此外由于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接近20%、基數較高,導致明年一季度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
會議指出,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因此會議要求,明年要“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
2.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
面臨新的下行壓力的背景下,穩增長的權重提升。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相比往年,這是一個新的提法。
“穩健”表明高層不愿傳遞強刺激和大水漫灌的政策預期,避免房地產和地方債務等風險復燃;“有效”要求無論是再貸款還是專項債等工具,都要發揮應有作用,前者要避免流動性外溢到其他領域,后者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避免滯留、閑置。
3.財政政策要更可持續,隱性債務管控不放松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從實踐看,今年財政赤字率由上年的3.6%降至3.2%,專項債規模由3.75萬億降至3.65萬億,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
預算報告解釋稱,適度減少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主要是已發行的專項債券規模較大,政策效應在今年仍會持續釋放,適當減少新增專項債券規模也有利于防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風險。
在地方債額度大幅增長后,目前地方政府債務率已落入警戒區間。如根據2021年預算報告預計的相關財力數據計算,2021年綜合財力為29.7萬億,對應的地方政府債務率已達100%,觸及預警線。在此背景下,地方債發力穩增長需做好防風險的平衡。
此次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嚴肅財經紀律。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精準,意味著要通過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的支持力度。此外,通過轉移支付支持困難地區、通過稅收政策支持特定領域。
“可持續”指向政府債務。“嚴肅財經紀律、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意味著不會放松隱性債務監管,因此明年融資平臺融資將繼續從嚴,不可能放松。
但由于經濟下行壓力,需要財政政策發力,因此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那么明年赤字率可能在3%-3.2%之間,專項債可能略高于今年的3.65萬億。
按照“政策發力適當靠前”的要求,明年專項債發行將前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2022年提前批專項債額度有望今年12月下達。
4.貨幣政策實際操作中可能略偏寬松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合理適度指向市場流動性水平,精準則意味著貨幣政策要支持特定領域。
從今年央行的操作看,央行政策利率一直保持穩定,并無降息的操作,但在今年7月、12月兩次降準。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DR007平均值為2.17%,僅低于7天逆回購利率3BP,整體上圍繞著政策利率波動。此外,央行通過延續兩項直達實體的貨幣政策工具、創新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措施實現精準支持特定領域的目標。
此次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由于要發力穩增長,貨幣政策實際操作中可能略偏寬松,明年貨幣政策操作中不止有降準可能還會有降息。
5.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會議指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近年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已有體現,比如地方債發行量增加,央行做好流動性管理。
“跨周期調節”和“逆周期調節”相對應,二者存在區別:逆周期調節,指在經濟下行時宏觀經濟政策寬松,經濟上行時宏觀經濟政策收緊,以避免經濟波動太大,但往往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寬松期積累泡沫化風險、收緊期風險被刺破。而跨周期調節,意味著放松時不過松,收時不過緊,把政策評估期從短期擴展為中長期。
當前看,明年穩增長壓力加大,需要強化“逆周期調節”,但“跨周期調節”的要求下,宏觀政策不能太過寬松。
6.繼續提“房住不炒”,發力保障房建設
去年將“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單獨作為一項任務列出,凸顯其重要性。
此次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有利于對沖地產投資下滑壓力。“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快周轉高杠桿模式顯然不是良性循環,去金融化仍是大方向。
“今年房地產市場疲弱,房地產行業資金不足、無力收儲土地,導致政府的賣地收入減少,又拉低了地方基建投資。”中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12月2日在新浪財經2021年會暨第14屆金麒麟論壇上楊偉民說,“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增幅逐月下滑,7月份房地產新開工施工面積出現負增長。深層次的原因是過去以房價為龍頭,房地產、金融、地方政府基建三角循環來拉動增長的模式需要轉型,這樣一個三角循環已經走不下去了。”
未來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自主可控的硬科技,“房地產-地方政府-金融”的舊三角循環正由“科技-產業-金融”新三角循環所替代。舊三角以間接融資為主、依賴抵押物,新三角更依賴直接融資,資本市場地位將增強。
7.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由于今年名義GDP增速高于M2及社融增速,今年宏觀杠桿率呈現下降的趨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國實體經濟宏觀杠桿率為264.8%,相比去年末下降5.3個百分點。不過多家大型房地產企業債務違約引起市場關注,同時當前賣地收入持續下降疊加城投融資持續收緊,市場對城投債違約的擔憂與日俱增。
此次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抓好風險處置工作,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壓實地方、金融監管、行業主管等各方責任,壓實企業自救主體責任。要強化能力建設,加強金融監管干部隊伍建設。化解風險要有充足資源,研究制定化解風險的政策,要廣泛配合,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此前央行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2019)》(下稱《報告》)披露了時間表:2018年邊制訂攻堅戰行動方案,邊落實各項工作舉措;2019年承上啟下,全面、縱深推進各項任務部署;2020年是攻堅戰收官之年,力爭從基本完成風險治標逐步向治本過渡,完成攻堅戰的既定任務。
此次會議提出的理念是對過往經驗的總結,金融風險化解還將繼續,從治標向治本轉變。
8.“雙碳”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八項任務之一。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該文件作為“雙碳”“1+N”政策體系中的“1”,為“雙碳”這項重大工作進行了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
緊隨其后,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作為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的目標而提出的具體行動方案。
今年減碳與能耗雙控一度引發煤炭電力短缺與工業限產。此次會議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預計明年能耗控制彈性增強、減少供給沖擊。
9.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今年來,相關部門陸續出臺平臺經濟、教育培訓、信息安全等多個領域監管舉措。
今年8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指出,針對一些平臺企業存在野蠻生長、無序擴張等突出問題,我們加大反壟斷監管力度,依法查處有關平臺企業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穩步向好。
此次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
10.七大政策和五項理念
今年新聞通稿體例和往年大不一樣。往年一般是做好重點工作,今年則提到七大政策:
一是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
二是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三是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
五是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
六是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
七是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以及五項理念: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
凡本網注明“來源:砂石裝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砂石裝備網,轉載請注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5月15日,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2025 CICEE)即將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屆時,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1600家參展商,將在30萬平方米的展區內陳列超2萬件展品,涵蓋工程機械全領域前沿技術和產品。目前,眾多展商已蓄勢待發,期待在這個推動全球工程機械行業交流與合作的超級平臺上一展風采。...
2025-04-17 08:31:38
在璀璨初夏的五月天,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將于5月15日至18日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華麗啟幕。作為一顆迅速崛起的璀璨新星于世界工程機械展會之林,長沙展在規模之宏大、觀眾之眾多、世界50強企業參展數量之多及影響力之廣上,已可與全球三大工程機械展并駕齊驅,共繪輝煌。展會前夕,我們有幸專訪了合肥長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的...
2025-04-17 08:30:36
湘江潮涌,岳麓風揚。當2025年的第一縷晨曦掠過長沙的鋼鐵叢林,這座“工程機械之都”已悄然完成蛻變——30天后,全球智造的聚光燈將在此定格。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2025 CICEE)進入30天倒計時,萬事俱備的長沙,正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心跳與綠色的呼吸,向世界發出邀約:共赴智造巔峰,見證未來啟程!蓄勢:一座...
2025-04-16 09:13:26
控制器被稱為工程機械的核心大腦。在湖南長沙,活躍著一家極具影響力的企業 —— 長沙碩博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它是湖南省唯一獲授牌的工程機械專用控制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十余年來,碩博電子始終專注于特種裝備智能電控技術領域,秉持 “品質成就智能特裝” 的核心價值理念,持續深耕技術前沿創新探索,為工程機械、礦山設備、新能源車...
2025-04-14 17:20:09
2025-04-11 來源:CICEE 作者:編輯部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加速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中國憑借完整的產業鏈和市場規模優勢,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革新。5月15-5月18日,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CICEE)即將開幕,展會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趨勢,展覽面積30萬㎡,預計參展企業...
2025-04-14 09:14:17
- 2025CICEE-從技術突圍到全球布局高端人物專訪湖南優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申德義一、技術革新:以創新驅動行業突圍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技術革新已成為企業實現突圍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湖南優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持續的創新投入,在技術突圍之路上穩步前行,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寶...
2025-04-10 17:13:03
搶占前30席位,贏超燃禮遇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展會而是一張屬于你的“未來工程機械版圖”!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2025CICEE)盛會將啟——這里沒有旁觀者,只有手握“機甲密令”的超級隊長!當全球頂流的企業、高精尖的產品齊聚長沙你,就是這場硬核科技盛宴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超級隊長”計劃——你的邀請碼,是撬動行業人...
2025-04-01 10:44:33
2025CICEE大事件 摘要:突破時空界限,賦能全球貿易——2025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電子會刊《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一代工程機械、應急裝備、礦山裝備、農業機械》今日正式上線。 作為全球工程機械領域首個全產業鏈企業國際數字化展示平臺,CICEE首批電子會刊集中展示155家全球領軍企業的核心技術與產品,以智能...
2025-03-27 10:02:57
九九盡,春天臨,一切美好,只是剛剛開始,所有期待,都會如約而至。bauma CHINA 2026(上海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礦山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招展全面啟動!2026年11月24-27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將再度吸引世界目光,全球工程機械標桿力量集結,攜手呈現行業新潮,誠邀全球伙伴共赴東方之約。bauma...
2025-03-12 09:08:20
bauma CHINA 202433萬m2展覽面積3,542家參展商281,488名專業觀眾海外觀眾占比超20%眾多全球新品集中發布11月26—29日,bauma CHINA 2024(上海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礦山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這場闊別四年的工程機械行業風向標盛會,以展覽...
2024-12-03 13:57:23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制砂樓
主營:破碎機
主營:破碎機
主營:篩網、篩機配件
主營:破碎機
主營:制砂機、篩分設備
主營:破碎機